党政寄语
相关信息 首页 > 党政寄语 > 相关信息

自行车给城市带来希望

日期:2017-04-27来源:《 生命时报 》浏览量:1287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江苏省环保厅 贺震
  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进程中,私家车为居民出行带来了便利。但凡事有利有弊,过度使用机动车导致的交通拥堵、雾霾等“城市病”开始蔓延。低碳环保,人人有责,绿色出行首当其冲。雾霾之下,自行车成为城市交通的绿色呼唤。
  如果在市内出行的距离不超过5公里,在天气和身体条件合适的情况下,骑自行车无疑是最佳选择。有数据表明,在北京5公里以内的出行者占19%。若这部分出行者全部改骑公共自行车,可以大大缓解城市交通压力,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。确实,在堵车的烦躁中,自行车优势明显。其一,自行车交通道路资源利用率高,不会造成交通堵塞,不存在废气排放加重空气污染的问题;其二,短距离内效率更高。据测算,在交通拥堵的城市,5公里之内自行车的速度往往比轿车更快;其三,自行车能源转化效率高,环保绿色。骑车者80%的能量转化到自行车的运动过程中,自行车交通不再需要其他能源;其四,经常骑车有助身体健康。有数据表明,欧洲邮递员普遍长寿,很大程度上归因于邮递员长期骑车锻炼身体。
  不管从哪个国家的城市交通发展情况来看,就现阶段科技水平而言,自行车零能耗、零排放,是最低碳环保的交通方式。积极倡导绿色出行,大力发展自行车交通,成为世界各大城市缓解交通“两难”,降低污染,节约能源,促进市民身体健康,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。德国政府每年财政拨款1亿欧元新建和维修自行车道,意大利和荷兰则采取对骑车一族经济补贴的办法推广使用自行车。
  其中,公共交通与自行车换乘(B+R)及停车换乘(P+R)的出行模式被广泛倡导。2012年9月5日,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、发展改革委、财政部三部门联合发布的《关于加强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建设的指导意见》提出,大城市、特大城市发展步行和自行车交通,重点是解决中短距离出行和与公共交通的接驳换乘;中小城市要将步行和自行车交通作为主要交通方式予以重点发展。

       截至2016年8月,北京市已建成拥有2000余个网点、6.8万辆规模的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。加上发展起来的共享单车,现已被人们广泛利用,初步发挥了地铁、公交最后一公里出行接驳和倡导绿色出行的作用。
  笔者认为,地方人大在制定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和公共交通发展规划时,应将发展城市公共自行车的要求纳入其中,并强化政府的主导作用。除了纳入规划、投入财政资金外,还应在以下三个方面着力:一是合理选择和设置网点。在新建商圈、企业办公区域、旅游景点、社区等建设网点,让公共自行车或共享单车得到充分使用,实现地铁、公交的无缝对接;二是优先保障公共自行车路权。有的地方自行车、机动车“共用一道”的现象普遍,非机动车道被挤占成常态,政府应开辟公共自行车专用道,禁止机动车辆驶入,确保公共自行车顺利流转;三是科学解决“潮汐”问题,提高服务水平。不管是公共自行车还是共享单车,要充分利用智能 调度系统,掌握潮汐流量规律,在上班时间段提前增加居民区自行车投放量,下班时间段提前增加单位附近投放量,完善公共自行车调节机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