健康知识
疾病防护 首页 > 健康知识 > 疾病防护

预防脑出血重在控制血压

日期:2018-03-09来源:《中国医院药报》浏览量:3237

         脑出血,俗称脑溢血,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。如果把大脑比作农田,脑血管就像水道,水道灌溉农田,如果水溢出来,农田就被水淹没了,这就是脑出血发病的通俗解释。
  脑出血最常见的病因是高血压合并细小动脉硬化。长期高血压可使脑细小动脉发生玻璃样变性、纤维素样坏死,甚至形成微动脉瘤或夹层动脉瘤,在此基础上血压骤然升高时易导致血管破裂出血。
  冬季寒冷刺激引起血管的强烈收缩,血管阻力增加,血压升高,导致发生病变的脑内细小动脉破裂,造成脑出血。另外,体力劳动、情绪激动、吸烟饮酒、便秘等也容易引起血压急剧升高,引发脑出血。
  高血压是脑出血最重要的危险因素,在控制了其他危险因素后,收缩压每升高10mmHg,脑卒中发病的相对风险增加49%;舒张压每增加5mmHg,脑卒中发病的相对风险增加46%。
     经常有患者咨询,确诊高血压后是否需要一直用药;血压平稳后能否停药;有没有取得降压药的别的治疗方式等。答案是不仅要按时服药,还应定时检测血压,根据血压情况及时调整降压药,尤其是现在正值冬季,天气寒冷,血压波动较大。同时,糖尿病、高脂血症等基础疾病也是心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,中老年人注意看管好自己的血糖、血脂,遵医嘱,按时服药。
  预防脑出血应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。吸烟可以使出血性卒中的风险增加2~4倍;过量饮酒会使卒中风险增高;肥胖人群卒中风险度高;体力活动能降低不同种族、性别和不同年龄层次人群的脑卒中风险。